一半钢琴厂倒闭几万的钢琴5000块都卖不出!中产更惨了

时间: 2024-03-06 12:09:55 |   作者: 案例现场

  两大曾经占据中国钢琴市场半壁江山的国产钢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去年慢慢的开始有些绷不住,体现在不太乐观的销售业绩上。

  海伦钢琴前9个月营收同比下降21.99%,净利润同比下降24.73%,预计2023年全年公司亏损范围将在7750万~9750万区间。

  钢琴的,不仅在上述A股主板只有的两家钢琴公司的惨淡业绩上,还在哀鸿遍野的钢琴厂和二手市场上。

  有博主发文称:一个钢琴厂的老板痛哭钢琴彻底,去年一半钢琴厂倒闭。这也是钢琴上热搜的起因。

  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些80年代风靡全国的民族钢琴品牌,如幸福牌钢琴厂、施特劳斯及其背后的上海钢琴厂早已淡出大众视野。

  如今,在某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上,卖家一股脑甩卖清仓的现象,也让人或多或少感受到了钢琴正在经历买卖寒冬。

  即使价格直接腰斩,4、5万买进的钢琴,5000元出手,还送琴凳送节拍器,咨询购买的人仍旧寥寥无几。

  一手市场冷冷清清,二手市场一潭死水,就连钢琴教培老师也直呼“日子不好过”。

  钢琴行业资深教培师陈线年了,物价一直在涨,课时费却没涨过。以前200元/小时,现在还是200元/小时。”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孩子选择参加少年宫的集体课,为了留住学生,都得哄着学生和家长。”

  对此,具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音艺术专业背景,在石家庄从事钢琴教培十余年的闫荷也深有感受。

  2022年,她一共授课597次,到了2023年,这个数量腰斩降至275节,足足减少一半多。

  其实不然,8世纪初,意大利乐器制造师克里斯托弗里发明了钢琴,其初衷正是为满足王公贵族对音乐的高雅享受。

  在当时,钢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众收藏品,只有皇室赞助的音乐家和工匠知晓它的存在。

  之后,随着战争爆发乐器被搜刮充公和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钢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也就是在那时,有一个新阶级硬生生被造出来——中产,用来区别于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中产借力于历史机遇推升的资产泡沫完成财富积累而产生,说白了就是高级打工人。

  但好比差生不好听,叫后进生;穷人不好听,叫待富族一样,“中产”这个名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自然地承担起中产家庭对阶层地位的想象,被视为强调自身与工人阶级区隔的品位象征。

  于是,家置一架钢琴,成为中产阶级彰显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会弹钢琴,也相当于手握一张上流社会的入场券。

  这波功利化催生起来的热潮,伴随着80年代世界文化交融的大环境,在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如今在国际上大放光彩的中国钢琴家郎朗,出身80年代沈阳普普通通的家庭的他借助钢琴成功跨越阶层,父亲苦心栽培他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父亲在郎朗两岁时就痛心割肉花3千元为他买钢琴;每天监督陪练好几个小时,甚至在郎朗贪玩不练时,以死相逼;辞去公职成为北漂,只为求师……

  这些看起来疯魔的培育方式,在当时却鼓舞着无数中国父母效仿,谁都在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郎朗,即使概率只有“万一”。

  这股狂热,乘着1989年“器乐类业余九级以上可在中考加10分”的政策东风,达到巅峰。

  家在深圳的赵灵至今还记得,2009年,居住的同一栋楼里,同辈的孩子不过10个,学钢琴的却有6个。

  也是在这一年,父母咬咬牙,拿出半年的工资——5万多,为她购置了一架海伦钢琴。

  赵灵10平方米不到的卧室在塞满书桌、书柜、床的情况下,还要挤下这一庞然大物,她十分不乐意。

  若是再加上每小时上百元的课时费,以及“过九级”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投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学钢琴是一件负重前行的事情。

  但不少父母展现出“砸锅卖铁也要学钢琴”的决心,甚至民间流传着“一位母亲当掉所有的金银首饰给孩子学钢琴”的故事。

  一个略会钢琴弹唱皮毛的幼师,只要花几千元参加音乐学院的外包培训课,就能为自己套上一件学历金钟罩,华丽转身为“某某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身价随之水涨船高,和专业老师赚着一样的课时费。

  “实际上这个国内著名的艺术学院,每年的毕业生才多少呀!”了解行情的闫荷无奈地说道。

  多次担任钢琴考级评委的陈真华就表示:“有的机构会暗示最好能够降低不通过率,否则影响以后合作机会。”

  别看考级机构吃相难看,但也不吃独食。钢琴老师每介绍一个孩子去考级,都会给到相应的回扣。

  “一台只值几千元的二手钢琴,只要稍微修补破损的地方,重新上漆,取个洋气的名字,如贝多芬钢琴,就能卖到3、4万。懂行的都不会买以音乐家命名的钢琴。”做了十多年钢琴生意的马克维透露道。

  一台钢琴卖3万多,钢琴老师可以拿到1万元的提成,商家也可获得近2万的利润,“油水特别多”。

  有些商家特意将雅马哈等大牌钢琴的音色调散,然后向顾客展示一些利润高的钢琴音色,通过这种手段完成销售,以获取更多的提成。

  中国音乐家协会曾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国内,超过4000万名孩子在学钢琴,占据了全球学琴总人数的80%。

  结果可想而知,学钢琴变成一条红海赛道,会钢琴变得稀松平常,以至于琴童长大后,即使送着外卖,看到钢琴,也能即兴优雅地弹奏起来。

  当钢琴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中产阶级臆想中的阶层跃迁梦破碎,钢琴不再是显贵之家的奢侈品。

  而让中产完全梦碎的是,2018年,国家取消艺考加分。也就是说,钢琴彻底与升学策略解绑。

  一次是加入WTO后的产业分工,让专业技能傍身的人才获得大显身手的机会;另一次是房地产市场的狂飙暴涨提供了财富积累的舞台。

  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他们没办法改变,唯有改变自身,消费降级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而自口罩三年以来,人们看到或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发现世界不过是个草台班子,对很多东西祛魅了。

  人一旦对一些事物祛魅,就变得格外清醒,没那么容易被忽悠,消费行为也逐渐回归理性,“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成为新的消费理念。

  以前一看到周围的人一蜂窝地在学钢琴,就赶鸭子上架地奉上自己的韭菜头任人收割,了解行情、做攻略都是多余的事。

  现如今,钢琴是不是刚需,要不要学,都得再三掂量,甚至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做到精准定位,避免踩雷。

  以前是国外月亮圆,现在是中华文化香。国乐在崛起,乃至“破际出圈”的态势,也是钢琴热潮褪去的一个原因。

  “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国乐的确是新的消费热点,现在学习古筝、琵琶等国乐的人群比往年增加了不少。”中国乐器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次相当于一次大洗牌,洗掉的是专业能力不过关的老师、没有用心做服务的琴行、没有真正沉淀做工艺的品牌以及急功近利的家长,让以钢琴为代表的音乐教育回归至音乐本初。

  因此,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国产钢琴品牌业绩下滑的同时,价格百万级别的欧美百年品牌——施坦威的净利润却节节攀高。

  2016至2021年期间,施坦威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丝毫不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

  无论是中产抛梦,还是富人阶层留守,都在表明钢琴教育已不再是考完级就被抛弃的养成游戏,也非昙花一现的热潮,而是回归音乐高度纯粹的审美享受。

  而对于梦碎清醒的中产来说,借此机会对沉重的头衔祛魅,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真!

官方微信

扫描识别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扫描识别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网下载手机网站-爱游戏官方登录入口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4307号-1 服务热线:1360765368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