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某猪业(余姚)有限公司的自动输送智能饲喂线上,饲料通过中央料塔高压气动输送到猪舍的料槽内,由电脑自动计算喂料量,实现精准控制。该公司负责人胡鑫科说,一个30吨的料塔通常能储存2天左右的饲料量,整个饲喂过程封闭式进行,减少了饲料浪费和污染情况,轻松节省饲料成本,提高猪场生产效率。该公司从自动饲喂、自动刮粪、高温发酵、环境控制、杀消防疫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
近年来,宁波余姚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农机装备结构一直在优化,农机服务体系提档升级,成功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高水平发展先行县。以水稻、茶叶、畜牧等三大主导产业为抓手,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上的水准着力提升,奋力绘好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图景。
聚焦“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农业“机器换人”,余姚每年安排地方财政资金700万元,对农民购置各类新型农业机械、搭建设施大棚、实施农机示范项目进行补助,来推动新型农业机械和北斗导航数字化设备的应用。2023年,余姚全市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200余台(套),与2022年相比增长2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组织农技、农机、畜牧、数字化等方面的专家,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卫星平地宜机化改造、西蓝花机械移栽、稻麦一年三熟制轮作、茶叶喷滴管除霜、机械化养殖等技术试验,总结提炼出水稻、西蓝花、茶叶、生猪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并向全市农民推介,实现数据、技术、信息共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共同富裕。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围绕杨梅、樱桃、竹笋、番薯、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截至目前,山区已推广轨道运输机130公里、热泵烘干机16台。并在鹿亭、梁弄、陆埠、梨洲等山区乡镇(街道)建设笋丝、粉丝烘干集中加工点16个,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同时,在粮食主产区和蔬菜集聚区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2023年,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投资2200万元建设浙江省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余姚市丰宣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余姚市丰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2家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与已建成的宁波市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高低搭配,形成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共享网络。
聚焦数智融合,赋能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农业领域数字化改革推进中,余姚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地推进农用无人机服务监督管理一件事,基于北斗导航的水稻种植全智能化“未来稻田”开发“全民飞手”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着力推进四明山革命老区富民强村(“四明红”)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发展路径。同时,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目前,已有浙江大学、浙江农科院等20多家高校院所与余姚企业建立了固定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姚建立各类试验基地、工作站100余个。
“有事找警察”是许多人下意识的选择,但大量非警务警情消耗着有限的警力资源,也制约了公安的主责主业。在嘉兴海宁,仅2022年,海宁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接到的非警务警情就有25829起,占派单处置警情的29.94%,重复警情也居高不下。 为实现非警务警情高效率的对接流转,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过程中,海宁积极打造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报警服务平台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联动运行管理体系,逐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回应百姓诉求,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民声一键办”。…
提及浙江的年度热词,“地瓜经济”必有一席之地。今年年初,浙江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实施创新、改革、开放三大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其中,在开放领域,浙江省委提出要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