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容错过】您关注的生物质行业大咖、政策技术、热点资讯都在这里!8月亚太生物质能高峰论坛专家阵容,先睹为快!
亚太国际生物质能高峰论坛将围绕沼气、生物燃气;生物质供热、热电联产;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垃圾处理;生物液体燃料;投融资、产品推介、项目路演等五个方面展开,交流技术、市场分析、分享成果、项目路演,解读中国生物质能相关政策,探讨全球生物质能发展形式及前景。行业顶尖智慧、创新产品发展,亚太生物质峰会即将强势来袭,助推产业升级。此次峰会内容亮点纷呈,演讲嘉宾阵容豪华,让我们先睹为快!(排名不分先后)
现任中国农科院生物质转化利用装备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业资源开发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在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领域,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宗旨,研究有机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收储运和预处理、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技术和设备,曾设计研发的棉秆拔秆粉碎联合收获机、芦苇收获装备、多元废弃物厌氧干发酵设备和有机肥撒施机等农业装备,得到普遍应用。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规模化沼气发酵系统系列关键设备产业化与工程应用示范》子课题《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秸秆沼气开发与工业化应用关键研发技术》、《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
生物质转化利用装备创新团队现有成员12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4名。该团队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收储运技术及模式研究、生物质气化及成型燃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生物质肥料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该团队成功设计了车库式厌氧干发酵中试装置、秸秆粉碎与粪便除砂设备、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和秸秆打包机等装备。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现任世界生物质能委员会(WBA)常务理事、韩国绿色财团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国际顾问、国家能源局生物质供热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专注于生物质能源行业10余年,成功打造从颗粒生产到燃料运输到供热运营整条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产业链,并率先引进生物质能源发展最好国家之一瑞典的先进多联产技术。参与编制国家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标准,国家生物质能发展 “十三五”规划等多项规划,掌握行业政策及发展趋势,曾编著《赞天地之化育——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等著作。
从事先进生物燃料,如1.5代和第2代、第4代生物燃料前沿技术探讨研究,首次从纳米、微米、毫米、到米尺度系统研究固体生物反应,开发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固体生物反应器(55米长、3.6米直径)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率先建立研究生物能源必须的生物质化工热力学数据库;开发了两次利用能源利用甜高粱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使污染耕地首次能有经济效益地得到修复;发表108篇论文、授权专利20项;还主持和参与中国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产业路线图设计、发展的策略及激励政策的制定工作。
自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工程系以后,曾分别就职于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部环保能源司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现担任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处长、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沼气》副主编;任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15)秘书长、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ISO/TC 255)主席、农业部农业资源与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先后组织农村能源与资源环境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近100项,其中主持和参与10多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技术推广项目10余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书籍5本,发表论文近50篇。
萨尔曼·扎法尔先生(Salman Zafar)是BioEnergy Consult的首席执行官兼国际咨询师、顾问、教练,在废物管理,生物质能,废弃物能源,环境保护与 资源保护拥有丰富的经验。
他顺利完成了亚、非、中东地区进行的沼气技术,生物质能源,废物能源, 回收利用和废物管理等领域的广泛项目。
萨尔曼先生在世界各地参加了很多国家和国际会议。作为一名环境记者,他 发布的刊物很多,包括在知名期刊、杂志和网站上撰写了300多篇文章。此外 ,他通过博客以及其他门户网站,投身于提高大众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废物管理 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意识。
长期从事清洁能源转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质及煤等固体燃料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燃气净化;催化有机合成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863课题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CRESP)等重点科研项目。《煤化工工艺学》参编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摘录论文40余篇,专利授权及公开21项。生物质气化及燃气净化研究成果荣获2005中国电力科技奖、2011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规模化发展优秀实施奖和2014上海市科技奖。
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系,一直从事生物质热解(能源)与炭材料的教学、研究与产业化工作。现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活性炭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工分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兵工学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活性炭测试委员会常委。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科研、产业化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省部级鉴定成果11项,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及“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在国内外首次系统提出、研究生物质热解气(液)化联产炭(活性炭、工业用炭、民用烧烤炭或炭基肥)、气(发电或供热)、液(液体肥、消毒、杀菌剂)、热等多项产品技术,并在徽、苏、湘、冀、滇、鲁、浙、赣等地规模化建厂投产,实现了农林生物质材料高效、无公害、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农林加工废弃物(特别是农作物秸秆)造成的污染及资源浪费。
(2)系统研究、提出能源自给型物理法和化学法活性炭清洁生产新技术理论并产业化,研究并实现了物理法炭、活化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活性炭能源自给及清洁生产,减少了活性炭生产中能源与原材料的消耗。
南京林业大学周建斌教授团队在张齐生院士的指导下,经过16年的探索, 创新性的研究了“生物质气化联产电、炭、肥、热(冷)技术及产业化”工作,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生物质能源、活性炭生产、工业用炭、机制炭棒(民用烧烤炭)、炭基肥料及生物质液体肥料行业的重要意义如下:
(1)颠覆了传统生物质气化(能源)的历史,这项技术不仅有生物质能源(100多年),还可以生产生物质炭、肥料!
(2)开创了活性炭生产的新历史(传统活性炭生产要烧煤)(100多年),本技术生产活性炭过程中不仅不需要外加能源,在生产活性炭过程中还可以发电、供热、产肥料!
(3)颠覆了几千年的世界烧炭的历史(传统的烧炭对环境造成污染、效率低、劳动强度大)(3000多年),本技术在生产炭的同时还可以发电、生产肥料!
(4)改变了肥料的历史(使用炭基肥料、生物质提取液肥料,本技术能直接减少肥料用量10%-30%并且具有一定的药效,同时修复退化、污染的土壤)!
中央、国务院副总理2016年10月28日对本项目技术的批示如下:“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经过15年的探索,成功研发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并已在全国多个省市的生产基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综合效益。这项技术已超越了欧美、日本现有的技术,能够产生发电、热水、炭基肥、木醋活性肥等多种产品,使农林废弃物吃干榨净,完全颠覆了直接燃烧发电、单一产出的模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全国绿化委员会在《林业产业“十三五”规划》已经将南京林业大学的“生物质能源多联产发展工程”列为推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力点。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项目专家、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主任、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国家环保废弃物利用技术中心常务理事、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生物质能源清洁转化工程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董玉平教授长期致力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与利用工作,重点在生物质气化供气、大中型沼气、压缩成型、低氮直燃、气热电联供、多能互补发电、制备活性炭等生物质能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物质集中供气技术、气热联供技术、生物质压块成型技术、生物质制备活性炭技术等多项成果已在我国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等地区产业化推广400余处,有力推动了生物质能行业的发展。
董玉平教授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设施开发专项、政府间合作项目、国家引智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50余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近4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多项。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新型液体燃料专委会主任。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是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这这中间还包括:生物质固体、液体燃料转换技术;生物质转换技术推广应用;生物质利用的经济性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等。